高产优质棉“新陆中13”规模化繁育与产业化开发
简介:
成果简介:
课题来源:山东省科技发展项目
课题立项名称:高产优质棉“新陆中13”规模化繁育与产业化开发
课题立项编号:2012GXH21305
研究起始日期:2012年6月,研究终止日期:2014年3月
1、本项目以高产优质棉“新陆中13”为核心技术,挖掘新品种的各种潜力,使其生物学和生态特性与自然环境、生产栽培条件高度协调,充分发挥新品种高产、稳产性能。建立了该品种的产业化生产技术规程,包括原种提纯复壮繁育体系、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体系、新品种生产、管理技术规程及标准。
2、建立了该品种的种子加工与质量检测体系,包括种子加工包衣和储藏技术标准规程;种子加工和种子质量自动化控制系统。
3、建立规模化、机械化良种繁育示范区1万亩,生产良种100万公斤,建立机械化栽培示范区1万亩。企业新增销售收入4500万元,新增利润900万元,税收225万元。通过项目配套技术的利用,该品种平均亩增产籽棉10%,每亩增收414元,推广辐射面积达到100万亩,总计实现增加社会经济产值4.14亿元。
4、依托互联网建立了销售服务体系,包括完善示范服务网点50个、组织召开现场会和专家咨询讲座51场、印发技术资料1.2万份、培训棉农达1500人次、售后服务回访率达每季度15%。
成果创新性:
通过转化,将“新陆中13号”高产高效生产技术组装配套,使“新陆中13号”生长发育规律与当地光热水生态特点有机结合,充分展现增产潜力,形成一套完善、实用的技术体系,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。
完全实现科研、基地、农户相结合,组成育、繁、推转一体化的科、技、贸,产、供、销联合体,实行产前、产中、产后一条龙服务。真正实现“科研+基地+农户+公司”的信息化产业开发模式。整体研究居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,种子加工达到国内先进水平。
成果独占性:
该项目建立种子加工包衣和储藏技术标准规程;建成种子加工和种子质量自动化控制系统,良种纯度≥99.5%,芽率≥85%,净度≥99.9%,水分≤13%,全部优于国标。技术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,其他企业难以获取或复制。
成果盈利性:
新品种机械化种植,通过项目的实施,新品种机械化种植,每亩节约人工成本47.8元以上;平均增产10%,按照每亩生产籽棉460公斤计算,每亩可增产46公斤籽棉,按照籽棉每公斤9元的保守价格计算,每亩可增收414元。通过以上分析,项目结束时“新陆中13号” 推广面积可达到100万亩以上,总计可实现增加社会经济产值4.14亿元。促进当地农民增收、带动农民就业,提升当地整体农业科技发展水平。
社会效益:促进新疆区域棉花种植规模化、集约化、机械化,保证棉花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,扩大新疆地区棉花生产优势,对净化棉种市场,提升优质棉推广面积,对提高农业整体效益,提高棉花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,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利于产业升级:本项目的实施,使农业信息化与现代农作物种业相结合,实现“育繁推用”一体化网络升级,有利于我国棉花安全生产及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,改变我国棉花生产单产不高、种植分散的局面,向高产、优质转变。
该项目建成了良好的、稳定的良种生产基地,质量较高、数量充足的经营设施,性能先进、配套完善的种子生产加工线和检验仪器。走出一条育、繁、推、用一体化发展的路子。该项目将在种子生产、加工、销售方面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。
通过该项目建设带动新疆区域尽快实现棉花生产的规模化、集约化与机械化。棉花生产规模和生产水平的提高,不但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,还将逐步缓解我国棉花进口激增的局面。同时促进种子加工业、棉花加工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。
项目区的生态结构将更加合理,农田灌溉实现了节水化,降低了能耗;项目区棉花生产采取良种良法、配方施肥、生物防治等技术的综合应用,减少了肥料和农药的施用数量,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,激活土壤有益生物的活性,提高土壤降解有毒、有害物资的能力,同时杜绝高毒、高残留农药使用,有效地防止了环境污染,促进了项目区棉花生产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,生态效益显著。
成果持续性:
通过本项目的实施,立了新陆中13的产业化生产技术规程,包括原种提纯复壮繁育体系、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体系、新品种生产、管理技术规程及标准;建立了该品种的种子加工与质量检测体系,包括种子加工包衣和储藏技术标准规程,种子加工和种子质量自动化控制系统;依托互联网建立了销售服务体系。为新陆中13的下一步推广打下了良好生产、加工、销售基础。通过项目大面积示范,带动周边植棉农户,使新品种的推广更为迅速。
成果先进性:
建立1个原种提纯复壮繁育体系,1个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,1项新品种生产、管理技术规程及标准。
建立种子加工包衣和储藏技术标准规程;建成种子加工和种子质量自动化控制系统,良种纯度≥99.5%,芽率≥85%,净度≥99.9%,水分≤13%,全部优于国标。
累计建立高产良种繁育示范基地10000亩,生产良种100万公斤;单产比当地品种增产10%。
机采采净率达到95%以上,高产示范区累计10000亩,皮棉单产达300斤/亩,比同期大田面积单产增产10%。
建成信息化网络服务平台,示范服务网点即圣丰直销点50个,上网客户达80%,售后服务回访率达每季度15%,并实现常态化。
成熟度:08、产品级:批产合格、图纸完备、工艺成熟
市场分析:
随着内陆棉花面积不断减少,国家大力支出新疆地区棉花种植,且新陆中13产量、品质都优于当前市面上大部分品种表现,且该品种适合机械化收获,适合在南疆大部分地区种植,市场前景广阔。
商业模式分析:
1、价值链情况:建立了繁育技术规程,提升了繁种质量,逐步加大自有农场繁种规模,形成“自有农场+联办基地”为主的良种繁育基地;建立了质量自动化控制系统和种子加工质量体系,提升生产标准化程度,积极建设标准化、集约化、机械化良种生产基地;种子生产线及质量检测设备达国际先进水平;建立产品质量跟踪和溯源体系。
2、客户情况:聚集优势区域,集中精锐人员,优化客户关系,稳扎稳打扩大市场;通过多年的市场开发与运作,建立出一套积极有效的市场行销模式:
(1)确定经营产品品种、价格、渠道、产品包装设计、营销政策;(2)遴选一级经销商,一般县域1-2个经销商,并对品类予以区隔;(3)提供广告、杂志、墙体等宣传支持,面向经销商或终端农户组织品种观摩会;(4)订货与发货,订货需付定金,发货后货款两讫,一般无赊销;(5)市场管理:设有物流码,对串货行为根据合同约定予以查处;维权打假。
3、依靠山东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的销售和服务网络,以种子生产基地为依托,以用户为终端,以在村镇设立技术服务点为纽带,以种子推广、种子经营部门为窗口,形成供种和技术服务一体化的产业体系。利用建成的信息化网络服务平台,实现产前市场信息、产中科技服务、
产后市场销售、售后技术咨询网络互联互通,形成供种和技术服务一体化的现代产业化体系;两年累计完善示范服务网点即圣丰直销点150个,上网客户达80%,售后服务回访率达每季度15%,并实现常态化。组织召开现场会和专家咨询讲座51余场,印发技术资料5万份,培训棉农达1万人次。
4、资金流动和管理:按照品种产品化计划,2012年开始为第一个销售年度,经过一年的试销,第二年销售快速增长,达到规模生产,批量销售的阶段;随后三年销售基数不断扩大,为保证资金的使用,公司专门拨专款用于该项目产业化推广,用于推广资金250万元,繁育200万,加工50万,确保项目的推广应用,并专款专用专帐,严格资金管理,合理开支。
营销状况:
1、经过项目的推动,从原种的提纯复壮、育种的生产、良种繁育已经种子检测、种子加工等方面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体系,保证了良种的质量。同时也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种子营销网络,建立了配套栽培技术规程,保证了种子销售渠道了售后服务的顺畅。使新陆中13从原种繁育到种子加工在到销售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体系。经过项目一年的小规模试销,树立市场品牌,加上今后逐年建立销售市场。相信该品种很快能在新疆推广开来。
2、该产品定价情况:该品种为常规棉,但品种具有高产、抗病、抗盐碱特点,初步定价在16元/公斤。
3、销售与推广模式:(1)确定经营产品品种、价格、渠道、产品包装设计、营销政策;(2)遴选一级经销商,一般县域1-2个经销商,并对品类予以区隔;(3)提供广告、杂志、墙体等宣传支持,面向经销商或终端农户组织品种观摩会;(4)订货与发货,订货需付定金,发货后货款两讫,一般无赊销;(5)市场管理:设有物流码,对串货行为根据合同约定予以查处;维权打假。